在2026年高级会计实务考核体系中,内部转移定价作为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工具,其类型划分及适用场景是考生必须掌握的核心考点。根据最新考试大纲要求,企业绩效管理委员会需根据责任中心特性选择定价形式,主要包含价格型、成本型、协商型三种基础模式,每种类型对应不同的管理场景和考核逻辑。
价格型定价以市场价格为基准,适用于存在活跃外部市场的责任中心。该模式通过模拟市场交易机制,将外部竞争压力传导至内部管理环节。具体应用中需注意两个关键维度:一是参考价格的动态调整频率,需与市场波动周期保持同步;二是资金占用的成本核算,需参考市场利率或企业加权资本成本。斯尔教育《打好基础》教材通过制造业案例解析,详细演示了该模式在利润中心考核中的实际应用。
成本型定价以标准成本体系为依托,主要服务于成本中心的绩效考核。其核心优势在于预算控制的稳定性,但需警惕成本转嫁导致的效率损耗问题。2025年真题曾考核变动成本与完全成本的选用差异,斯尔《案例实战80题》收录了此类题型的标准解题框架,强调需结合责任中心属性选择成本核算口径。
协商型定价适用于分权化管理架构,通过内部议价机制实现利益均衡。考生需特别注意协商区间的设定规则:上限不超过市场价,下限不低于变动成本。斯尔模考曾出现跨国企业转移定价的复合型案例,要求考生在考虑税务筹划因素的同时,运用协商定价原理解决内部利益冲突。
针对2026年备考,建议考生分三阶段强化该考点:基础阶段通过《打好基础》构建知识框架,配合《案例实战80题》进行专项训练;冲刺阶段使用《考点速查》进行要点速记,结合《官方教材》最新案例更新知识储备。斯尔教育基础班通过真实企业预算管理沙盘推演,帮助考生深度理解不同定价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。